究竟是本地或海外、都市或鄉下?

有人說:「本地還有許多人尚未信主,有必要支持海外宣教嗎?」也有人說:「海外宣教最能回應耶穌基督交代的大使命,層級比較高。」究竟誰有道理呢?

    梅監務見證的是,在他身上並無兩種宣教之分。他雖長期嚮往海外宣教,神學院畢業卻選擇本地宣教—Gallowgate的East Hill Street事工,他甚至搬遷到信徒居住的區域,親身認識他們並建立關係。他全力投入服事,其影響逐漸開展,帶動了禮拜和禱告會人數增長,並接觸到許許多多未信者。他開設查經班,邀請講員舉辦講座,都大受歡迎,信徒甚至為了週日參加查經班,願意放棄加班的雙倍酬勞。

    基於他對本地宣教的全力投入,使他開始反思教會是否認真推動本地宣教。當時常見的情況是,許多年輕傳道人起初懷著熱忱投入本地宣教,等到服事能力成熟,往往放棄原本職位而另謀高就,以致需要最有服事經驗者投入的本地宣教,教會卻常常讓那些缺乏完整教育、歷練,甚至不具講道資格者來負責。因此,他主張教會應當按立牧者專心做本地宣教,他在1892年向總會提案,爭取被按立為本地宣教師,結果那一年他被按立為第一位本地宣教的牧師。    

    然而,梅監務的海外宣教呼召卻愈來愈清楚,他經常想到海外還有廣大群眾沒有機會聽到福音。1893年他參加開西大會,面對心中長期害怕的呼召—上帝差遣他海外宣教,確認這是上帝的呼召,當時家人並不諒解,認為他放棄了原先的本地宣教,唯有他的朋友卻不意外,因為了解對他而言,宣教並無本地或海外之分。當梅監務向中會提出申請時,格拉斯哥中會竟欣然同意,並表達祝福,這真是一個教會令人從心底發出敬意的榮耀見證!

    馬偕也認為宣教不分地區,國內或國外宣教都同樣重要,他說:「然而,我從不曾認為,海外宣教師比本地宣教師更重要或偉大,我們都同樣是宣教師,都受救主差遣,因此不在乎我們服事的場所,只在乎我們是否忠於主。」當時重視海外宣教的西方教會,對於本地宣教顯得有些輕忽;海外宣教有如熱門項目,成為教會矚目的重點,而冷門的本地宣教被排擠到一邊,忽略了平衡發展。

    今日教會是否也有一種類似的心態,以都市教會為人才與資源集中的熱門焦點,卻忽略了鄉下地區教會—愈艱困而益加需要成熟傳道人、後援支持,把年輕缺乏經驗的傳道人差派到那些地區,往往難以為繼,美其名「年輕人需要多多歷練」,實際上造成傳道人的傷亡。似乎只有海外宣教的鄉下地區,才值得慎選人才並全力支援。而都市教會本身則為重中之重,甚至可能熱衷於關注自身—建築新堂、整修內部、設備升級、頻繁活動、節慶聚餐,恐怕連宣教本身—不論海外或本地宣教都被排到邊緣!

    回顧過去的西方教會,可以看見本地宣教應當像海外宣教一樣重要;檢視今日的本地教會,是否可見鄉下地區應當像都市地區一樣受重視,教會對外宣教應當像內部需要一樣被關注?同樣受主差遣,不在乎我們服事的場所,只在乎我們是否忠於主。

(Visited 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