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仰群體」的「信仰」被「群體」吞吃掉時

更多睿智雞精

信仰的內在化危機

靈性戰爭 vs. 靈界戰爭

缺席的指南針—沉默等於同意

教會究竟為誰而活?

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醉

面對被世界馴化的挑戰

傳道人應當是活在戀愛中的人

速成的盲點與世俗化

一切榮耀歸與上帝

失落的環節

許多人以為齊克果是一位哲學家,卻不知他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成為真正的基督徒,所有思想與寫作的核心就是追求認識上帝!他生長在十九世紀丹麥國家教會體制下,親眼見證「信仰群體」的「信仰」如何被「群體」吞噬。

齊克果感慨說:「當所有人都是基督徒時,基督教本身就不存在了。」為什麼呢?「基督教並非一種教義,而是上帝存在的事實。」當人人都輕易地宣稱自己認識上帝存在的事實,這使得藉由信仰而親身體驗這事實成為不重要。如果要體驗基督教信仰的話,就必須有明確的從「不信」進到「信」的經歷,因此他說:「如果我不是基督徒而要成為基督徒比起我是基督徒而要成為基督徒更容易。」

齊克果所見當時國家教會的困境,其實也是歷世歷代許多教會的困境—無法使名義的基督徒成為真正的基督徒、無法使藏身於信仰群體中的個體成為基督徒、無法使為了熱鬧氣氛、溫暖感覺而來教會者成為基督徒。對於愈來愈寂寞的現代人而言,教會裡熱鬧溫暖的人群本身就有強大的吸引力,關鍵在於這種群體究竟在傳達什麼信息呢?如果聚會並未教導會眾成為真正的基督徒,很可能使這樣的聚會僅僅成為一個休息過站,固然具有休養恢復的功能,但卻任憑會眾在聚會後繼續融入世界價值觀的大熔爐裡!

在群眾當中的基督教信仰很容易失真變質,千萬不能低估群聚效應對塑造價值觀的決定性力量,不論小時候結伴嬉戲受同儕影響,或長大後被流行潮流、時尚風行形塑,這些力量都不容低估。畢竟,成群結伴本身就是一種滿足,追隨大家有樣學樣更能帶來歸屬感,這些都可能替代信仰的滿足,並形塑在信仰群體裡面的世界價值觀。

當教會未能察覺來自世界價值觀的激烈競爭,不只失去教導真正基督徒的能力,而且可能連教會本身的思維也受到世界價值觀影響,比如為了吸引更多非基督徒參加聚會,關心焦點特別集中在如何吸引人潮,從而採用講台演藝化、崇拜節目化,重視現場大型特會、線上點閱人數等。然而,這些努力所造成的教會增長,很可能是橫向移動(從弱小教會轉向大型教會)多過縱向移動(從未信轉向信主),以致使得沒有能力提供這些場面的中小教會日益弱化,非常諷刺地呈現如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

齊克果提醒,降低標準的基督教信仰可能得到成群結隊的世俗朋友,卻失去了真正的基督徒。由於效法基督必須付出代價,因此人們往往找出許多藉口來逃避這個呼召,於是群體就成了最佳藏身之處。

「人如果先尋求神的國,這個目標就一定會阻礙他追求其他事物。因為那是神的國,神的國與世界完全水火不容,神的國與屬於世界的事物,包括世上的成就,也完全水火不容。」這段語重心長的文字,提醒我們上帝國價值觀與世界價值觀背道而馳,追隨基督意味著背起十字架是基督教信仰不可缺的核心。

(Visited 8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