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樂觀的期待與夢想?

更多睿智雞精

信仰的內在化危機

靈性戰爭 vs. 靈界戰爭

缺席的指南針—沉默等於同意

教會究竟為誰而活?

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醉

面對被世界馴化的挑戰

傳道人應當是活在戀愛中的人

速成的盲點與世俗化

一切榮耀歸與上帝

失落的環節

1932年宣教師梅監務非常樂觀地期待說,2000年西方基督教將不需要差派海外宣教師,即使世上還有許多未信者,西方基督徒也不再有參與的空間,因為那些原本是宣教區的地方將提供眾多素質優秀的宣教人才。

    來到2024年,今日基督教雖是全世界最大的普世宗教,信徒大約為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然而在華人地區的基督徒比率仍很難超過百分之五,更未見到「眾多素質優秀的宣教人才」,不只許多教會缺傳道人,甚至還在倚賴西方宣教師,更不用說哪來差派眾多宣教師前往外地,問題根源究竟在哪裡呢?

    首先,人性接受全面信仰真理需要突破一些深層的障礙。梅監務發現本地信徒往往土淺根不深,一旦接受只有一位上帝的真理,離開傳統宗教信仰而開始上教會,然而需要一段相當時間的帶領,才能漸漸認識並相信耶穌基督。由於當時本地傳道人深知這種情形,他們傳福音以有關創造者上帝的福音預工信息為主,若直接傳講耶穌基督,通常無法理解。

    事實上,連那些已經聽過耶穌基督的初信者,一開始興趣也不是在耶穌基督,而期待一位最強大的神明帶來庇佑。這使梅監務以一種全新方式去思想西方教會走過的路,原來不論東西方教會都同樣需經過初信階段,初代教會信徒一開始也不大能了解耶穌基督的重要,聖靈把關於基督的啟示向他們解明並非一次完成,乃是點點滴滴歷經漫長的歷程,使那遲鈍的思想和頑梗的心先經默認,然後漸漸以上帝降卑成人為榮,直到全心全意愛那被殺的羔羊。

    其次,縱使通過人性這關,還有文化的障礙,亦即宣教地基督徒通過西方文化認識基督教,必得領悟真理之後且融合本地文化,才能漸漸凝聚對福音真理的確信而展開對外宣教的力量,這一條道路就是西方基督徒所走過的路,原來信仰需要歷經時間淘洗而長大成熟。

    梅監務觀察,本地傳道人熟悉本地思維方式,而且以初信的熱心宣揚福音往往帶有感人的力量,然而自身的信仰內涵仍有待成長,若未能繼續學習而提升,可能只是在淺水區打轉。宣教師縱使人生地不熟,但因成長於信仰與文化融合的大環境,感受淵遠流長的信仰傳承在背後大力支撐,傳福音遭受挫折屈辱也不會太過在意,心裡明白自己不過是陌生的外來者,而那永遠長存的福音真理必能改變那些反對聲浪!    

    綜合上述,基督福音落實人間,需要克服出於人性的障礙,也需經歷上帝國價值觀進入文化。由於基督福音對於人性有難以理解處,與其傳講「因信稱義」、「跟隨基督」這些核心信息,不如傳講那帶來平安、健康、順利、興旺的福氣有吸引力,請問今日教會的講台信息究竟是什麼呢?

    基於強調自我管理的原有文化傳統價值,藉由行善事、積功德而得報償等雜質難免揉合「因信稱義」信息,是否今日教會只是用語改成藉禮拜、奉獻、服事而得報償?至於「跟隨基督」的體認是否能夠超越,傳統文化重視緊密人際關係的牽絆以及隨之而來全面世俗價值觀的包圍?答案恐怕都是難以樂觀的!

(Visited 3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