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睿智雞精

信仰的內在化危機

靈性戰爭 vs. 靈界戰爭

缺席的指南針—沉默等於同意

教會究竟為誰而活?

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醉

面對被世界馴化的挑戰

傳道人應當是活在戀愛中的人

速成的盲點與世俗化

一切榮耀歸與上帝

失落的環節

今年是馬偕宣教150週年,許多地方紛紛舉行各式各樣的記念活動,興起一股馬偕熱潮,似乎不說些、做些與馬偕有關的,就趕不上潮流的腳步。

事實上,馬偕本人並不喜歡跟風熱鬧,反倒經常忍受孤單,他選擇來到沒有人做工的北台灣就是一個實例。非常難得,竟然長期隻身一人辛苦服事的宣教師身後卻得到如此熱烈的關注!然而是否也冷靜地想一想,我們究竟在「學習馬偕」或「蹭馬偕熱」?二者的分別何在?

馬偕絕不空談,他說:「喔!我看輕虛假,厭惡空話。」更是反對虛偽口吻、陳腔濫調和表面敬虔的話。如果趕著馬偕熱潮,「言必稱馬偕」竟成為另一種八股教條,那真是對馬偕的大大不敬。

馬偕並不崇尚特別聚會,他說:「自從我登陸以來,此地從未舉行所謂的奮興佈道,只有辛苦工作,所得的報償就是穩定進步直到今日。」出於自己的選擇,他對如曇花一現的特會沒有負擔,而是投入勤奮耕耘、務實行動。因此,為了記念馬偕而舉行的特別聚會,如果缺乏長期的後續工作配搭,是否也不為馬偕所樂於見到呢?

馬偕特別對教育有負擔:「我決定要教導年輕人,使他們與我一同傳道。我們不只在每一個城市、鄉鎮與大型村落宣講耶穌,還進入只有3、4個小屋形成的小部落傳道。以此方式,我們走遍北台灣—7年之內,我住在淡水的時間只有175天。」今日教會對於教育卻普遍缺乏興趣,從年度預算可知投入教育經費比重極其輕微,而且縱使許多神學院普遍為經費不足而憂慮,一般教會卻仍對宏偉建築、亮麗聚會的興趣遠遠大過神學教育。

馬偕投入宣教不追求浪漫,在歷經清法戰爭的嚴酷考驗之後,他回想這些年來的辛苦付出說:「這裡沒有表演作戲、沒有浪漫氛圍、沒有興奮刺激,沒有感情用事。絕對沒有,只有無可改變的事實。當年我登陸時,這些全都沒有。」與務實決心緊密連結的就是—行動加上行動,唯有行動能夠克服惡劣環境!當今普遍流行的敬拜讚美,經常帶出感人的浪漫氛圍,然而沉浸在美好音樂中的年輕人究竟有幾位願意獻身投入辛苦的耕耘行動呢?講台信息是否有勇氣指出浪漫的感受並不等同追隨基督?

馬偕非常重視盼望,他主張過去的一切已經成為永遠的過去,我們不必沉溺過去,應當朝向未來觀看,因我們的未來盼望在上帝手中。他又說:「我們站在當下的高點,自然想要回顧過去,瞻望未來。」現在的高點有助於回顧過去而瞻望未來,未來的高點亦有助於回顧現在的當下而瞻望更遙遠的未來,如此下去不斷地領受從上帝應許而來的盼望。

最後,重要的是,當「馬偕」的名號愈來愈響亮時,是否我們並沒有忘記那位在馬偕背後的耶穌身影!

(Visited 7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