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愛未來的世代吧!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這是使徒保羅對親愛的兒子提摩太的教導,要提摩太把從保羅領受的,交託給那些能教導人的,使他們繼續地教導別人。總共有四代傳承:保羅一代、提摩太一代、受託的教導者一代、被教導者一代,可見信仰傳承有如家族傳承般綿延不絕。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話讓我們看見代與代之間的關係,前一代藉由種樹祝福下一代,下一代則在前一代的辛苦下得以在樹蔭裡乘涼,這故事可繼續延伸下去,下一代又藉由自己的辛苦而祝福下下一代……等。

仔細想想,我們都承襲先前世代辛苦而來的祝福,也努力為未來世代付出而祝福他們。然而,如果有哪一個世代只顧自己,不只沒有為未來世代累積資源,而且把未來世代的可能資源都耗盡,那麼未來的世代就要受苦了!

出於自私的天性,在各世代之間也有張力,常見一個世代只顧自己世代的利益,而不去照顧下一個世代的需要。核能發電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這世代的人享受從核能發電得到的好處時,三、四十年後核能電廠失去功能時,下一世代的人必須承擔核能廢料垃圾,如果這一代完全不考慮下一代,不但沒有照顧他們,而且形同糟蹋他們!

假若大家都存有私心的話,代與代之間勢必對立,通常這一代人會佔盡優勢去消費下一代人的利益;假若代與代之間彼此相愛、共存共榮的話,這一代的人承受了先前世代的愛,也會去愛下一代的人。

兒童就是可見的下一世代之代表,然而這世代做決策時只有成人參加,未來必須承擔決策後果的卻是目前未能參與決策的兒童,如果做決策時沒有考慮兒童即將成為未來世代的主力,代與代之間未能彼此相愛,必定造成前代剝削尚無發言權的後代之悲劇。

莫特曼從耶穌基督復活的盼望看到,在新天新地裡自私自利將不再掌握人性,各個世代都可手牽手連結在一起,彼此提攜共進,代與代之間彼此相愛而互相成全。復活的盼望也指向重視兒童的權益,因為他們將組成未來的世代,只是他們在當下卻因無法發聲而成為被忽略、犧牲的弱勢。

「愛人如己」(羅13.9)原意「愛鄰舍如己」,「下一代」當然是這一代的鄰舍,應當被涵蓋在「愛鄰舍」的範圍。那麼究竟如何去愛下一代呢?以種樹為例,就是為未來世代付出—辛苦勞動種樹,以此祝福未來世代能夠在樹下乘涼,這樣的愛跨越了世代之間的隔離。

讓我們一起來愛未來的世代吧!

回顧過去,150年前馬偕以29年的人生為台灣宣教付出,50年前迄今有許多泰雅爾長者親身經歷聖靈復興,並持續地為聖靈再次造訪台灣教會迫切禱告,他們都成為今日我們大家的祝福。那麼,請問這一代的教會與基督徒將以什麼樣的努力來祝福未來的教會與基督徒呢?

(Visited 16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