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梅監務系列作品熱賣中

【基督生死相契】

梅監務宣教師最重要的一本神學著作

1895年的台灣,被世界遺忘卻不被上帝遺忘,在眾人紛紛離去、人心惶惶的時刻,梅監務宣教師與兩位同工逆著時代潮流來到台灣,見證上帝與受苦者同在的愛:「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賽63.9)這愛來自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犧牲,並且進入我們心裡而與我們生死與共!

耶穌基督拯救我們的真理,若人僅僅用頭腦知道「基督為我們」,並不等於心中體驗「基督在我們裡面」,尤其並不意味著生活在耶穌基督的上帝國價值觀裡。「基督為我們」的真理基礎是必要的,使「基督在我們裡面」的信仰體驗不至於陷入主觀;而「基督在我們裡面」的親身體驗也是必要的,使「基督為我們」的教導不至於成為教條。

這意味著,信仰的主觀體驗,必須建立在客觀真理的基礎。基督徒不只要認識客觀真理,而且還要讓這真理進入生命中的主觀體驗;客觀真理「基督為我們死」,使我們藉由信靠恩典被上帝稱義,必須與主觀體驗「基督在我們裡面」結合,以致我們的老舊生命被徹底更新,才不會使信仰淪為喪失活力的儀文,而與真實生活、內在生命脫節。


基督不僅從上帝那裡來到人們當中,而且成為一個為我們站在上帝面前的人。
基督做了必須做的,也忍受了必須忍受的,以致把他自己交給我們。

如果過去或現在的邪惡意識,在我們心裡冷不防地刺痛我們,切莫讓它的痛苦和羞辱揮之不去,乃要單單記住:
我們因著基督的名的緣故被赦免,在每一個悔改與赦免相遇之處,上帝就在那裡;我們以基督耶穌為誇耀,基督屬於我們直到永遠!

【王的賓客】
本書一系列故事所敘述的是新與舊、蠻荒與開化、漢人與日本人、古老傳統與耶穌基督福音的相遇,反映耶穌比喻國王宴請賓客的真實面貌。作者梅監務紀錄中部地區信徒的信仰見證,他們是知識分子、盜匪、販夫走卒、農民、漁夫……呈現一世紀前的初信者百態。

本書的生命故事,大多數是中部地區基督徒的信仰見證,梅監務視這些人的生命如上帝國座上佳賓,一位一位被邀請,一個一個被尋回,全都經歷了超過人所能理解的愛,他們與衆聖徒一同領會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以弗所書3:18-19)。
我們的傳承何其美好!在我們的世代,與以往任何時代不同,基督的愛已在許多基督徒品格和生活多彩多姿的光輝中彰顯出來。有時候,跟隨基督的人渾然忘我地照顧其他人,展現出牧者如何找尋他的羊,以及婦人如何找尋她的錢幣的見證,這是耶穌在世上短暫的服事期間所無法完成的。有時候,跟隨基督的人榮耀基督的方式,就是摯愛那些身處幽暗遙遠的人群,再一次捨命做「多人的贖價」。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當時正在發生許多震撼人心的事情,乃過去相當罕見,整個基督教世界不斷地有男女基督徒在「基督之愛」的激勵下前往世界各地,只要能傳揚那「萬名之上的名」,他們都在所不辭,甘願放棄家人、朋友、健康與生命毫無怨言!
字裡行間揭示感人見證敘事的爆發力,彰顯復活主的拯救行動在每個世代都是現在進行式;記錄本地信徒的信仰故事珍貴無比,值得全面推廣訴說上帝的偉大作為!

【長不大的教會】
愛之深、責之切
「長不大的教會」—這並非批評,而是深切期許教會趕快長大!

小時候爬上母親的梳妝台,擦脂抹粉學大人,但卻始終無法擺脫稚氣未脫的真實面貌,散發著「長不大」的尷尬氣味,然而許多教會卻也「長不大」而漫長地延遲成長。

神聖啟示的波瀾壯闊與領受方的相對貧弱不堪,二者有極其強烈的對比。人們通常並未準備好要迎接福音所帶來豐富的新世界,教會彷彿只是吃奶的嬰孩,對福音的認識從起初就是一知半解,這是一開始就出現的敗壞,在初代教會當中特別明顯,而在宣教地教會中亦經常可見。

這並非由於世上的聰明才智不足,原因在於,「基督教信仰最簡易的真理,對他們而言卻複雜難解,因為『因上帝的愚拙總比人智慧』(林前1:25)。」

本書完成於作者去世前兩年,可說是梅監務的封筆之作,檢視初代教會與台灣教會的相似特質,亦即對基督福音的膚淺了解乃至誤解,反映普世人性的限制,以地上的人之狹隘視野要認識天上靈性世界的困難,直到一些重要的歷史契機,人們才逐漸被福音真理啟蒙,但也在啟蒙中繼續受到人性牽制,處於時進時退的掙扎狀態中。基督教啟示與人們天然思維之間的距離,比一般人所想像的更遙遠。

如果有人覺得福音非常淺顯易懂,最好記得,這可是他承受了許多歷代信仰前輩,在上帝的靈帶領下,點點滴滴累積的成果。

更多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