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基督教思想家齊克果,有感於當時人們只對知識有興趣,儘管知識豐富勝過先前的時代,但卻普遍缺乏行動熱情。人人都想要知道很多—應當走的道路、一切可行的路線,只是卻無人願意動身啟程。最受歡迎的提議,永遠是—讓我們再重新考慮吧!他對所處的時代有許多感觸,於是說了一個故事:
兩個貴族沿路騎馬行進,遇見一個人所騎的馬失控狂奔,大喊救命,這兩人想到的卻是趕快趁此機會打賭,以一百金幣定勝負—究竟那人會不會從馬背墜落下來,於是他們快馬加鞭超前去看結果,而且預先除去任何路上的障礙,以免阻礙那馬的奔跑而影響打賭結果,他們對那人性命安危毫無任何關心,唯一熱衷的就是打賭而已!畢竟,作為場邊觀眾最安全,千萬不要進入實況現場!
對於這樣的時代,我們一點也不陌生,現今就是一個知識暴漲、行動退卻的時代,美其名為重視知識的時代,其實往往不過是一再翻攪網路上層層積累的知識,使人沉迷於虛擬世界而與行動力漸行漸遠。
昔日保羅來到雅典傳福音,引發雅典人的好奇,把他帶到亞略巴古公開發言,原因竟是:「雅典人和住在那裡的客人都不顧別的事,只將新聞說說聽聽。」(徒17.21)今日,我們是否也老是喜歡在網路上說說聽聽,一旦感受到有行動呼籲時,就左顧右盼,難以踏出一步。
耶穌基督批判當時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缺乏實踐,「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太23.3追根究底地討論一些經文細節的熱情高漲,卻從未想要按照經文的教導去行。然而,耶穌基督的呼召卻總是要求行動:「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可1.17)福音書裡常見這樣的場景:耶穌在前頭走,許多群眾跟著他,只有門徒來到他身邊,因眾多圍觀者只是為了追求新知、滿足好奇而來,那些決心跟隨耶穌作門徒的不過是少數。
其實今日教會往往還是舉辦不少活動,不過卻以人情世故為主,而與實踐信仰的關連不大,當頻繁地忙於各種慶祝記念活動時,往往只是在「回顧」而非「前瞻」,以致漫無目標地消耗能量。若真要感恩記念的話,最值得做的是人才培育,那才是衷心祝福未來世代的行動。
我們可想像一下,福音書裡是否可能出現門徒週年慶或感恩謝師活動之類的場景?當然由於時空變遷,無法直接類比,只是在福音書裡充滿無暇空轉而迫切需要目標清楚的行動之氣氛:「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6)「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7-8)「他們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穌在前頭走,門徒就希奇,跟從的人也害怕。」(可10.32)
請想想看,當面對抉擇與行動的挑戰時,這種知識增多的結果是使人趨向自保退卻,或者勇敢投入呢?